老高工作室的台案上平铺着一幅刚写好的书法作品。退休后,他终于有了充裕的时间,便将学习书法提上了日程。
退休前,老高是一名煤矿工人。在煤矿奋斗了一辈子,耿直、较真、热情,是老高的标签。他经历过行业困难时期,也赶上过煤炭“黄金十年”。
退休后,老高开始各种学习,下载了微信,学会了传送信息,买东西还会扫码支付了。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学过拼音,不会用拼音打字。凡是能学的他都要尝试,不能让自己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被淘汰。
老高酷爱书法,这得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他上小学时。他的钢笔字写得很好,但毛笔字一直没有系统学习过。直到退休后,这个缺憾得以弥补。
起初,他在网上买成套的教材,每日练习。后来,他又购买了视频课,捧着手机看,日复一日地临摹、创作,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老高是个热心肠,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接到电话——又有人需要他帮忙写字了。于是,他快快地扒拉两口饭就出门了。他总是行色匆匆,一个背包,一个卷帘,里面装了各种型号的毛笔、风格各异的印章。老高背着它们忙碌于各家各户。
退休这些年,老高参加了无数次红白喜事,他把每一次的经历都记录了下来。他把为主家写的对联内容留下来,编成册,说要给其他人留作参考。他还经常到各地参加书法活动,和书法爱好者交流心得。
几年前,他开始策划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家里有一个褪了色的红色大皮箱,装着近百本小本子,是老高攒了几十年的工作日志。翻开本子,就好像翻开了记忆。
他把这些记忆进行整理,先后写了三年,终于写成了《品味人生》,厚厚的手稿,是沉甸甸的积淀。他希望后代翻开这本书时,能记得上几辈人的过往,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在。
小高眼中的老高,总是很严肃,传统的老家长。2011年,毕业两年后,小高回到了她长大的矿区,开始重新认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环境。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过阵痛。2015年,受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影响,小高所在的矿区开始分流、轮岗。有些职工自愿自谋出路,企业提供一部分创业资金,还有一部分职工整体划转到其他矿区。
某天刚进矿区,小高就看见几辆大巴车载着划转职工,在锣鼓声中缓缓地驶离矿区。虽然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小高鼻子一酸,眼眶湿润。因为这里曾是他们的家,为了企业的发展他们举家迁徙。
小高所在的部门实行轮岗。经历了一年多的艰难,企业渡过了难关,重组后,轻装上阵。曾有二十多人的三个部门合并成一个只有九人的部门。小高工作量大了,更忙了,但工资涨了。
类似的经历老高也曾有过,这是时代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阵痛,他相信困难总会过去。
如今,在新建的矿区,老高眼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绿、花香、鸟鸣,一年四季,这里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机械化、智能化装备在矿区应用越来越广泛,职工生活紧跟新时代发展。
老高已走过半生,迎来人生第二段精彩。他把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学习、写字、旅游。他的曾经,小高正在经历;他现在经历的,小高未来也会经历,只要不忘初心,坚定前行,终会看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