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干”出现代化矿井

时间:2022-04-18 来源:中国煤炭网 作者:肖霞 吴薇 李小红 徐佳怡 谢爱兵
大字体
小字体

清晨,朝阳穿过毛乌素沙漠照耀着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公司金家渠煤矿,为耸立的井筒和错落有致的矿区镀上了一层金辉。

金家渠煤矿党群工作部部长时志军每当工作闲暇,总爱眺望窗外的风景。这风景,曾在他心底渴望了十多年。

作为第一批进驻金家渠煤矿参与筹建的“开拓者”之一,时志军见证了大漠深处崛起崭新现代化矿井的艰辛历程。

八个人的“先遣队”

“容不得多想,

一心想着把矿井尽快建起来”

21世纪初叶,整合重组后的宁煤公司走上煤炭规模开发与工业升级的发展道路。千万吨矿井群、世界级现代煤化工基地拔地而起。金家渠煤矿作为宁煤公司在宁东马家滩矿区规划建设的最后一个现代化矿井,承载着宁煤公司接力建成千万吨矿井群的“关键一棒”。跨越160公里,创业者的脚步坚定地踏上宁煤公司这片最远的战场。

建矿初期,那里是一望无垠的毛乌素沙漠间杂旱草场,住着最初进驻的8名人员,办公室、宿舍、食堂、澡堂都设在简易的彩钢房内。办公区通往外界仅有一条沙子铺设的“羊肠小路”。

金家渠煤矿运输队原党支部书记牛笑辉,与时志军一同进驻金家渠煤矿筹建现场。他清晰记得,当踏上这片建设土地时,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只有一个露在地面四五米高的井筒明槽在黄沙中若隐若现。“没有多想,也容不得多想,既然选择了这里,就一心想着把矿井尽快建起来。”牛笑辉说。

后来,牛笑辉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多,没有水、电,甚至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大家白天在现场,中午啃个饼子,晚上就近在马家滩镇上吃住。虽然后期彩板房盖起来,但在大漠之中仍然难抵风沙。每天起来,被子上、头发上全是沙子。一推门,门口竟有半米高的沙子堵在门前。

“这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与当地村民协调解决征地事宜。”牛笑辉说。

金家渠煤矿坐落在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境内,因金渠子村和尚家圈村而得名。周边村庄没有什么支柱性产业,村民仅靠养殖、畜牧为计。

时任办公室主任的时志军,回忆起那段与村民们打交道的日子感慨万千。刚开始,由于土地补偿款没有批下来,二三十名村民就挡在工地上阻碍施工。

时间不等人。他们主动对接,讲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又把当地政府、村委会领导请来,三方坐下来协调解决。

一次,两次……他们用诚意打动了村民,终于,施工得以正常进行。如今,回忆起那段日子,时志军依然感慨:“太难了,太难了,好在金家渠煤矿建成了,一切都值了!”

一个人的综采队

“我选择了金家渠,

不是金家渠选择了我”

受煤炭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金家渠煤矿在筹建过程中,建建停停,加之离市区较远,一些招来的员工没待多久就又离开了。第一批引进的3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最后走得只剩下四个人。

现任金家渠煤矿副矿长的赵伟,原是枣泉煤矿综采二队副队长。在金家渠煤矿组建第一支综采队时,他毅然决然扛起了这面“令旗”,然而那时的综采队只有他一个人。

宁煤公司以整建制划转的方式,将原石沟驿煤矿、石炭井焦煤公司等老矿区分流员工划转到金家渠煤矿,解决老矿资源枯竭人员分流、新矿人员短缺问题。从各矿划转过来的77名员工组成了金家渠煤矿综采队的“班底”。

文化程度不同、价值理念有差距,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人员老化,这是金家渠煤矿最初面临的人员结构问题。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技术素质不高,咱自己培养。”赵伟没有犹豫,人员到位后,他提出“互融、互助、团结、拼搏,合力打造安全幸福区队”的价值理念,同时在生产区队中提出“杜绝加班延点”的生产理念。

为了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综采队推行岗位轮换制。只要员工有提升技能的需求,该队就会创造条件和平台,帮助员工“圆梦”。

马福划转过来时是综采队一名勤杂工,负责清煤、运输工作。年纪轻轻的他,希望干检修技术类的活,他主动找到赵伟,赵伟不仅给他安排了泵站检修岗位,还安排了老师傅带他。从泵站检修到支架、“三机”检修,再到采煤机检修,如今,马福已成了综采检修“全能”,还成长为检修班副班长。

综采队推行的岗位轮换制很快在全矿推行开来,激发了广大员工自我提升、勇于挑战的热情,也为金家渠煤矿储备了重要岗位技能人才。

从人员流失到人员留下,不仅得益于金家渠煤矿“用技术留人”,还离不开“用关爱留心”。自2019年底实现正常生产后,金家渠煤矿加大招才引才力度,不断完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为员工公寓配备了洗衣机、电冰箱,建起大型文体活动中心。

杨富龙是去年11月通过社招来到金家渠煤矿的。进矿第一天,该矿党委就给他送来保暖内衣、新工装等。更让他感慨的是,在110302工作面参观时,近40度的大倾角工作面上,矿工们一边抓着扶杆弓着身子费力地向前走,一边在采煤。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金家渠人没有畏惧,乐观向上、昂扬奋进,这深深震撼了杨富龙。

在金家渠煤矿举办的座谈会上,他激动地说:“曾经工作的矿和现在的矿之间的巨大差异让我曾心生畏惧,但金家渠人给了我温暖与力量。是我选择了金家渠,不是金家渠选择了我,唯有苦干实干,才不愧对金家渠。”

一群人的力量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金家渠煤矿,笔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大倾角43度,逼近45度禁采值,且断层、顶板压力、地热、淋水……极为复杂的井下地质条件,考验着金家渠矿的每一个人。“干”就一个字,在金家渠煤矿,他们是以智慧与胆识在地层深处搏击。

受大倾角影响,金家渠煤矿只能采用轨道运输,即使一个支架运送到工作面,也要转换立井、斜井、水平车、梭车等五六种运输方式。

“井下有什么情况,队长都是同上同下。员工看干部,干部作风硬,员工没有怨言。”入职刚两年的员工杨学刚讲述了采煤工作面顶板大面积来压时的情形。

“初次来压造成大面积片帮,没有经验可借鉴。那时全矿共进退,矿领导排班跟到井下,队长从早班跟到夜班,中间抢时间睡上三四个小时。我们采用注胶加固、顶部单体支柱支撑、人工剥帮的方法一点一点向前推进。每割一刀煤就要打100根单体支柱。终于,闯过了顶板破碎区。”杨学刚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煤网 Copyright ©2019- xinco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