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建成行业首个5G+精确定位全覆盖矿井、应用光伏充电站为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公司上湾煤矿持续推进智能化建设,打造安全高效低碳矿井。不久前,上湾煤矿被国家能源集团评为中级智能化煤矿。
井下变化悄然发生
过去一年,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是神东煤炭公司煤炭保供的重要阵地。
“队里高效组织检修工作,确保每天20小时的生产时间。全年开机率达到95%以上,稳居神东煤炭公司前三名。”上湾煤矿综采一队队长段伟说道。
综采一队把检修时间从之前的一个班8小时减少至4小时,同时机电设备故障率低于1%。“这主要得益于智能化检修项目的投入。”段伟拿集中润滑举例说,“以前集中润滑需要一名员工挨个设备操作,打黄油枪1万多次,现在只需按键操作一下就行了。”
类似这样的改变在检修工作中有很多,通过应用油液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点检、集中润滑、乳化液自动检测配比等智能化项目,综采检修工作实现手工任务自动化,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生产班,该队员工杨亚军在“三岗合一”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工作内容,“我只要拿出手机,进入‘矿鸿’操作界面,点击就能实现管缆车的移动操作。”“矿鸿”加持下的单轨吊落地装置,不仅解决了以往工作面缆线悬挂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把4人协同重体力作业变为1人的轻体力劳动。
“如今的综采一队生产班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采煤方式,记忆割煤、支架自动化、集中控制中心、三机自动调速……各项智能化项目有序推进。”该矿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面基本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但基于8.8米的特殊性,还需要进一步探寻一条超大采高智能化生产示范之路。”
“5G+”与生产深度融合
“高可靠、大带宽、广接入和低延时性能的5G通信系统为无人驾驶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基础。”上湾煤矿机电信息中心主任毛自新介绍。基于5G网络与UWB精确定位全覆盖,上湾煤矿完成了绿色智能无人运输19人车从井口到12403综采面长距离、多场景测试,突破了无人驾驶车辆在井下精确导航定位、井下复杂环境感知、井下远程监控和应急接管、井下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瓶颈,让井下无人驾驶不再遥不可及。
上湾煤矿作为煤炭行业首个实现5G+UWB信号全覆盖的矿井,立足于高带宽高可靠性的移动通信和精确位置监测优势,为推进矿井智能化建设搭建起了基础平台,进一步实现了综采、掘进、机电、辅助运输等全方位的智能应用。
上湾煤矿新升级的智能矿灯被称作“单兵作战装备”。利用矿灯摄像头远程指导处理故障对于综采一队主检修工何宏伟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何宏伟休班时,工作面有“急难险重”的问题,通过矿灯高清视频传输和实时通话功能,他总能第一时间为现场提供帮助。
机器人应用是推进智能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2022年,该矿投入使用了掏槽机器人、喷浆机器人、变电所巡检机器人、水仓清淤机器人、皮带巡检机器人。相较于2021年,将掏槽、喷浆、清淤3个重体力劳动岗位升级为机械操作类岗位,作业效率提升了6倍至8倍;将人工巡检升级为智能机器人巡检,实现了“人员密集”向“技术密集”的转变。
绿电应用节能降耗
“上湾煤矿要打造100%纯电动矿井,改善井下空气质量,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毛自新说。作为神东煤炭公司新能源电动车试验基地,上湾煤矿联合制造企业共同开发矿用电动车,逐步替换矿井柴油车。
广泛应用新能源电车,充电是首要解决问题。上湾煤矿以光伏作答,以绿电为推动辅助运输智能化助力。
在上湾煤矿车队车库屋顶,一排排光伏板就是绿电的来源。在搭载智能安全系统后,光伏发电系统不仅满足矿井电动车充电及车队办公区域照明,还具有联合消防、联合控制、全覆盖探测、精准灭火四大功能。毛自新算了一笔账:“全年累计发电量可达60万千瓦时,全生命周期产生的总收益约为1755.2万元。”
目前,上湾煤矿正积极推进井下智慧充/换电硐室项目,以实现绿色能源的高效率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