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进入煤矿安全监察系统以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监察执法十处三级调研员崔红顺就一直扎根在监察执法第一线。二十余年来,他时刻牢记国家监察职责,始终坚持严格监察、秉公执法、热情服务、勤奋工作,保护矿工生命安全,牢牢守住煤矿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为辖区煤矿安全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善抓重点 创新监察方式
自2018年起,崔红顺分管原山西煤监局临汾分局监察执法工作。那时,临汾辖区煤矿数量多、灾害重、主体企业多元、管理形式多样、安全事故多发。而临汾分局监察人员数量少,极易对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监察执法工作效能较低。
针对这一被动局面,崔红顺与局领导商议,决定在分局推行煤矿安全风险研判工作法,把强化风险分析研判作为监察执法的基础。他综合企业煤层赋存、矿井“三量”、机构设置、生产系统、采掘衔接、主要灾害、重大风险等二十余项内容,起草统一模板,组织辖区各煤矿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填报。他与各煤矿总工程师等人员,对上报资料进行反复核实校对,逐矿分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系统研判矿井重大安全风险,编制完成第一版《辖区煤矿基本情况及风险研判》。
第二年,他又增加各煤矿煤层采掘“红线”示意图,按照“一矿一情况一研判一图一表”形式,汇总编制年度《风险研判》。同时,对辖区煤矿瓦斯治理、水害防治、自然发火、顶板管理、沿空留巷、放顶煤开采、底煤复采、多煤层开采、大采深和大采高等特殊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形成辖区煤矿重大风险分析报告,目前已完成第四次汇总编制。
如今,年度《风险研判》已经成为执法十处监察员现场执法前开展风险分析研判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严守底线 护佑一方平安
带队监察近五年来,崔红顺始终坚持“严”字当先,每次到矿必深入井下、深入采掘一线。对不放心矿,他及时开展夜查突查,对任何蛛丝马迹,绝不轻易放过,一定抽丝剥茧、深挖细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现场、消除在萌芽状态。
2021年7月22日,崔红顺在查看国家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时发现,四通煤业2504综采工作面回风流T2甲烷传感器异常报警。他立即带队前往该矿核查,并连夜下井跟班作业3个小时,查明了该矿相关人员移动瓦斯探头进行“假检”的重大隐患。最终,该矿受到停产整顿、罚款的处罚,企业负责人和7名责任人被罚款,2人被给予警告处分。
今年7月,在调查辛置煤矿“7·9”事故过程中,崔红顺发现该矿存在隐瞒入井人员的问题。作为曾经的辛置煤矿工人,崔红顺接到了不少老同事、老领导的说情电话。最终,他顶住诸多压力,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对煤矿和煤矿负责人给予罚款处罚。在矿井复产后,他又及时跟进检查,确保矿井超员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自2020年,原山西煤监局实行监察员业绩量化考核办法以来,他带领的监察小组累计检查256矿次,查处一般安全隐患2357条、重大隐患27条,责令69个采面、94个掘面停止作业,责令215台设备停止使用,罚款3098.3万元。崔红顺获金牌带队负责人1次,组内5人次获评金牌监察员。
主动作为 为煤矿排忧解难
崔红顺在多年监察执法工作中发现,许多煤矿企业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认识、有态度、有行动,但囿于种种因素限制,企业对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入、落实不彻底,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容易功亏一篑。
为扭转这一现状,2020年初,崔红顺收集整理27项法律法规和34项安全行业标准,编制成《煤矿安全生产标准汇编》,由地方监管部门印刷发放到煤矿企业负责人手中,有效解决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定标准干标准而无标准”和“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问题,极大地减少了煤矿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作为一名老煤矿人,崔红顺在日常监察执法中始终坚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经验,为煤矿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
2021年5月,崔红顺在对船窝煤矿检查时发现,该矿采面上隅角存在人为前移T0传感器的情况。该矿负责人表示作为民营企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较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当即联系上隅角抽采效果较好的相关企业,对船窝煤矿开展技术帮扶,通过采取改插管为立管、调整断管步距、完善高位裂隙带抽采方案等措施,彻底解决了该矿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
同样是在船窝煤矿,今年1月15日,该矿出现采面顺槽巷大范围长时间一氧化碳超标问题。崔红顺先后两次到矿、三次约见该矿实际控制人,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借鉴其他煤矿治理经验,通过巷道挂网喷浆、地面布点测氡、重新填埋井筒、采空区注浆等措施,全面查清和封堵了一氧化碳通道。
在崔红顺和其同事的守护下,辖区七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